不同视角下的社区新空间建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社区建设运动经历了产生、扩展和深化的发展阶段,并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科学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娱乐的基本场所。和谐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加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党以及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增强社会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
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好大和小、线上和线下两个空间,将社区居民引出来、连起来,让居民动起来、笑起来,共同谱写社区和谐乐章。
一、建设公共“微”空间,营造居民身边的共享社区文化。
如果说睦邻中心是一个大空间、大载体,那么我们的每一个小区、每一幢楼宇、每一个楼组,小区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公共部位都可以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传播和发展的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建设成为公共微空间,让它们成为社区文化发展的微平台。合适的一片墙、一小片公共的植被和绿化,一个公共出入口的布置和改造等等,都可以争取成为建设邻里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契机。居民们能时不时地来看一看,议一议,评一评,都会使睦邻中心成为一个有效的微空间。
二、积极发展线上空间,让社区居民更好地参与。
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的方式,畅通新的渠道,创造新的空间,“互联网+”的思路值得思考和借鉴。互联网可以做到: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实施网上社区,通过网上办事与服务、网上的参与和分享,它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和时间因素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让居民参与和互动。创新驱动,利用好互联网建设线上空间本身,可以对新事物兴趣浓厚的年轻人、平时无法挤出有效工作时间的在职人士、习惯于互联网的不同人士都有了一个更好的参与渠道。如大桥街道试点建设大桥人家的网上平台,社区居民参与度很高,开通了社区事务办理的小机器人功能,方便了社区居民各种服务事项的咨询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
社会现代化迅速发展,社区的模式也在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变化。放慢步伐,细细观察,社区的改变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