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幸福感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属性
发布时间 : 2018-08-31 04:36:26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是要使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得以真正实现,必然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
1、社区文化建设应具有普适性。社区文化建设的普适性包括:首先是价值普适,就是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具有群众观点,要让社区的全体居民分享到文化建设的效用和价值。文化就是“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我们什么时候把文化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跟人民的生活接近了,真正让老百姓认为它跟我们的生活有关系,才能够成为社会上的共识,成为人们内心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 其次是形式普适,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立足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观念、内容、形式、体制上尊重社区居民的创造精神,准确把握社区民居对文化需求的变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与传播社区文化。
2、社区文化建设应具有公平性。社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方面,包括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效率、效益等多种要素,而“公平和效率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公平、效率与幸福的关系上,人们提高效率,追求公平,就是为了实现幸福的最大化,公平和效率统一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之中。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要求社区文化建设应遵循公平原侧。这种公平包括参与文化建设的机会公平和分享社区文化成果的公平,如果社区文化只为少数人服务,只满足极少数人的文化利益,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不可能带给社区居民幸福感,相反,还可能会因为社区居民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导致邻里关系紧张、社区不和谐。
3、社区文化建设应具有可持续性。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幸福存在于人们可持续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体验之中,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社区居民当前的文化利益与长远的文化利益结合起来,就必须杜绝搞运动式的形式主义的文化建设。
4、社区文化建设应具有公益性。“社区文化建设是最基础、最前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产品大部分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在供给上具有自然垄断性,而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因此基于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的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文化的公益性,正确处理文化功利性与公益性的关系,如果过分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强调文化的经济效益而导致文化消费付费过高,社区居民就会因为过高的消费成本支出而远离文化消费,这与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是背道而驰的。